(通讯员:张文琦)7月10日,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MPA中心主任张红凤教授、MPA中心副主任孔振焕等一行7人就山东省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关于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到滨州展开专题调研,并同当地政府和企业洽谈合作。滨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崔晓东、滨州市委政研室调查研究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郑楠、滨州新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奉炜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考察了滨州市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听取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该平台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核心,整合指挥调度、建图采集、比对标注等8大领域功能,由此无人机可以实现全天候、全自动的信息采集,多部门可共建共享数据,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随后,调研组观看了平台各功能板块演示和无人机巡查作业展示,并考察了单兵无人机及其挂载、应急移动无人机侦察车等先进装备的运行情况。

在座谈会上,滨州新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志杨首先向调研组介绍了滨州市低空智能感知警务政务一体化平台的整体规划、一期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随后,滨州市工信局、市科协低空经济产业学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市低空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亮点成效、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与会人员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建设、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张红凤教授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无论通过引入还是自主研发,都必须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这样既能降低对外依赖风险,也能解决利润空间过小的问题。她首先肯定滨州作为全省低空经济重要支点,在低空服务、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的经验,尤其是警务政务合作、地方国企实践探索、“低空经济+”模式创新和政产学研联动等特色做法。其次,在分析全国“全域布局、多点突破”的低空经济发展态势时,张教授提出目前山东与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应将引入的先进技术与本地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结合,形成“研发—生产—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共同推动山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组一行来到山东航空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无人机研制与实训中心参观了航空发动机构造虚拟仿真实验室、航空机务CBT实验室、航空活塞发动机拆装实验室、小型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台等4个航空类教学实验室,深入了解无人机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

10日下午,调研组一行赴滨州市高新区,先后实地调研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和滨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是山东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管理机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民用无人驾驶飞行空域管理、飞行服务、风险评估、技术咨询等职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研组一行参观了FX30/7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FX500高速隐身无人机等产品,工作人员对每一款无人机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示了无人机的操作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了解产品的研发背景、技术难点以及未来的研发方向。

此次调研全面贯彻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紧紧围绕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度对接学校人才培养、智库服务、战略咨询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入了解滨州市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了政企学研联系,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为课题的后续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助力山东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山东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做出应有贡献。
(供稿审核人:张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