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溪)近日,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和山东发展研究院主办“黄少安教授追思会暨制度经济学发展研讨会”。我校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MPA中心主任张红凤教授应邀参会,并在学术论坛环节发表题为“数智化作为制度变革驱动力: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回应与路径探索”的主旨演讲。
会议以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为载体,缅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黄少安教授,传承其“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探讨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参会,包括来自多伦多大学罗特曼商学院讲席教授、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等杂志联合主编杨立岩、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洪永淼、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一级教授杨瑞龙、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其他长江学者陆毅教授、杨汝岱教授、刘守英教授、王永钦教授、陈钊教授、周颖刚教授和陈斌开教授等,通过主旨演讲、学术论坛、圆桌讨论和院友论坛的形式深化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张红凤教授在汇报中系统阐述了数智化对制度变革的驱动作用。在经济层面,数智化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供给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数据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制造业“智改数转”政策等制度供给与之衔接;在社会层面,数智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催生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办法等制度创新。张红凤教授强调,数智化既带来决策科学化、协同治理等机遇,也面临网络安全、价值悖论等挑战,提出公共管理学科应构建“公共管理+”交叉学科群、建立三维理论框架、重塑教育体系、重构组织架构等回应路径。
张红凤教授的研究立足国家战略与现实需求,将数智化与制度变革深度结合,将理论探索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为制度经济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不仅体现了对制度经济学核心议题的深刻把握,更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创新视角,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与广泛共鸣,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学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供稿审核人:张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