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雪、曾鹏)4月17日下午,MPA中心在燕山校区三号报告厅举办第36期名家讲堂活动。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章文光教授,应邀就“乡村治理‘三治融合’的探索”专题为2024级MPA中心全体研究生进行了专题讲座。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MPA中心主任张红凤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张红凤代表MPA中心对章文光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到场师生介绍了章文光教授的研究领域及丰硕的研究成果,强调本次活动对提升教学质量、淬炼理论思维、拓展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光教授以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的渊源为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三治融合”是什么、怎么来、做法经验以及未来趋势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了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脉络。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三治融合”中党组织领导是核心,村民自治是主体,法治、德治是“两翼”,在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现代化基层治理能力。农村“半熟人社会”的状态、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从全面建成小康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乡村需要“三治融合”治理的主要原因。他强调,乡村治理体系在在国家历史上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公社时期等五个阶段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随后,章文光聚焦村规民约、乡村事务法治建设、发挥“德治”功能以及借助现代化治理工具等四类典型经验做法,分享了“三治融合”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具体案例,全方位、多维度地讲解了基层治理问题化解的实践经验。最后,章文光教授简要分析了“三治融合”的未来趋势。

张红凤在总结时指出,章文光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鲜活的实践经验,生动展现了扎根乡村、助力发展的奋斗精神,深刻诠释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理念,并勉励广大同学们要将学问扎根于祖国大地,把实践精神融入到每一次专题研究和实践学习中来。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使他们获益良多。通过聆听讲授,对乡村治理“三治融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对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大家一致认为,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将积极投身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伟大实践中,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4月17日上午,章文光教授围绕MPA专业建设及专业方向设置就MPA事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与MPA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供稿审核人:张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