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禹、付冷冷)11月23日上午,MPA名家讲堂第16期成功举行。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洪连教授做客MPA“政治学”讲堂,为师生做了题为“基层协商治理的中国实践”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MPA核心课程“政治学”的专家讲学环节,得到了MPA研究生课堂嘉宾讲学计划的支持。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与法学部部长、MPA中心主任张红凤教授主持,《政治学》主讲教师付冷冷副教授做总结发言,副主任张禹、2023级集中1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红凤对陈洪连教授做客“政治学”课堂表示诚挚的欢迎,介绍了陈洪连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成果,强调了嘉宾进课堂系列活动的重大意义。
陈洪连教授以哈密市的“居民说事制度”为切入点,认为基层协商治理蕴含着民主价值的中国逻辑,对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密市通过设置议事平台、规范说事程序、拓展说事功能、加强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完善了基层协商制度。随后,他认为基层协商治理实现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各地实践充满了民主实践的“现场感”,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效能。
陈洪连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基层协商治理要从逻辑理性发展到公共理性”的观点,并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方面展开论述。他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阐述了基层协商治理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以及经验总结,最后结合“厦门PX事件”和“乌坎事件”论述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分歧基础上的对话,公开利用理性,偏好表达与共识的逐步增进机制。
陈洪连教授最后回归中国基层治理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问题研判和趋势展望。他主要从基层协商治理的主体、过程、程序、平台等方面分析基层协商治理的困境,对多元主体参与、搭建协商治理平台、优化程序规则、健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思考。
付冷冷老师结合陈洪连教授的讲授,认为基层协商治理不仅要体现出民主的价值,也要彰显出协商方法的优势,才能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真实效用,因此需要民主治理与协商治理的互嵌与融合,立足具体的应用场景,在“场景——问题——功能”的联结中分析基层协商治理实践。此次专题讲座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思维与视野,也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能够使同学们听有所感、学有所悟。
(供稿审稿人:张红凤)